国家卫健委最新回应:新冠核酸频频“假阳性”,检验人如何破局?

 

       近期,多家实验室频频爆出“假阳性”,这些新闻迅速破圈,被一些不怀好意的阴谋论者,裹挟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对国家的“动态清零”政策造成不良的舆论影响。

 

 

        5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介绍:“尽管核酸检测的特异性为100%,但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可能因实验过程的操作造成污染而导致假阳性。”  

 
     
  

     检测的准确性是所有检验实验室的生命线。而造成假阳性最主要的原因是核酸气溶胶污染问题引起。

 

       

      下面就PCR实验室出现假阳性(核酸污染)的具体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如下:

核酸气溶胶污染的直接因素:

       

①PCR扩增产物的污染。

较常见,尤其是第一代PCR技术,发生概率在60%以上;PCR产物经反复多次的扩增,其复制量远远超过PCR的检测极限,一个气溶胶所包含的拷贝数可以在104~106copies,这个拷贝数对应的PCR检测Ct值在24左右!因此即使是极微量的污染也足以造成实验结果假阳性。
但是,在第二代PCR技术中,采用了防污染UNG/UDG技术,该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扩增产物引起的污染,则该因素发生污染的概率能降低到10%以内。而国内几乎所有获批准的新冠检测试剂盒,均采用了UNG防扩增产物污染技术;因次,扩增产物引起的污染概率,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
但是,仍然需要重点关注,PCR扩增管的密封性问题!如果密封不严,扩增完成后有蒸发现象,液面不整齐,或者扩增过程中有炸管声音,则应该更换PCR扩增管/封板膜的批次或者供应商。
②阳性质控品引起的污染。
较常见,发生概率在40%~60%之间;以重组质粒作为阳性质控品,发生污染的概率更大;以构建的假病毒或重组病毒作为阳性质控品,参与核酸提取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生气溶胶污染;在试剂的配制过程中,接触了污染的容器、移液器、枪头、溶液等物导致试剂被污染。

       笔者认为,这是目前实验室引起的核酸污染最主要原因!

 ③待测样品被污染。

发生概率在10%~30%之间;放置样品的容器被污染或由于容器密封不严导致样品与外界接触被污染;待提取样本中含有强阳性样本,其提取的样品中含有高浓度的阳性核酸,形成气溶胶造成污染
气溶胶是由空气与液体表面摩擦而产生的,开盖、晃动反应管及污染加样器的反复吸样都可形成气溶胶从而导致交叉污染。
以上核酸来源,均形成气溶胶扩散至空气中,或吸附到物体表面。
因此,应尤其重视由气溶胶导致污染的问题。重度污染假阳性的ct值可在24左右,中度污染ct值在30左右;轻度污染ct值在33左右;
 

    从核酸污染的分布来看主要在2个地方:

 

         1,空气中的核酸气溶胶:弥散到实验室各个角落,比较棘手;

 2,吸附到仪器设备表面上的核酸污染物:移液器、离心机、核酸提取仪、传递窗、拆开的试剂盒、枪头盒、打开的耗材等表面。
PCR 实验室只要出现了污染,之前的结果报告就变为无效而且也无法进行其他的实验操作。必须找出并彻底清除污染源,才能得到准确有效的实验结果。

二、核酸气溶胶污染的间接原因:

 

1. 不合理的实验室建设

严格的PCR实验室应有标准的正负压系统及四分区,实验室应按照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及PCR实验室设计基本要求来建设。可参考的标准为《GB50346-2011建设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及卫健委下发的《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标准实验室如下图:

 

标准化PCR实验室(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医疗口的实验室大多符合要求,在科研口和农业口的实验室应重视实验室的规范性建设!

 

      另外,说些现行技术指导原则里面没有提到,也最容易忽视的风险点!

 

2. 生物安全柜:

      现有技术指导原则,只要求了选择BSL-Ⅱ级生物安全柜,但并未规定具体型号。从临床经验来看,只有B2型生物安全柜可以用于加核酸模板。

A1型、A2型、B1型为70%气体通过HEPA过滤器再循环至工作区;B2型为100%全排放型,无内部循环气流。因此只有B2型可以用于加样(阳性对照)。因为HEPA过滤器并不能有效过滤气溶胶质粒。生物安全柜配置错误,在加样的时候,循环风很容易造成核酸气溶胶的形成,从而造成污染,且污染很难清除。

分级

工作进风速度(m/s)

循环风比例(%)

排风比例(%)

与排风系统的连接方式

Ⅰ级 [1]

0.36

0

100

密闭连接

Ⅱ级

A1

0.38~0.51

70

30

可排到房间或设置排风罩

A2

0.51

70

30

可排到房间或设置排风罩

B1

0.51

30

70

密闭连接

B2

0.51

0

100

密闭连接

Ⅲ级 

0.51

0

100

密闭连接

不同型号的生物安全柜区别

3. 常见的消毒措施并不能有效降解核酸:

紫外灯能杀灭病毒,但是《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指出,短片段的基因核酸对紫外线损伤不敏感。

常规消毒剂如酒精、碘化物、戊二醛类、季铵盐等虽然能杀菌,但是不能降解核酸,或降解效率较差。

尤其是酒精,它其实是核酸提取试剂中的一个组分。已知的消毒剂中,次氯酸盐类消毒剂可以一定程度的降解核酸,但是腐蚀性强,不能处理精密仪器及金属制品。

4. 那些容易忽视的操作细节:

4.1 处理样品时,手套贴合性不够,处理阳性样本时,造成其他样本污染。从而造成假阳性;

4.2 处理样本时,忘记更换tip枪头,造成样本交叉污染;

4.3 吸取阳性对照(质粒)没有遵循“慢吸快打”的原则(这个需要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往往是“快吸快打”,造成阳性样品污染枪头,或者在生物安全柜循环风的影响下,造成气溶胶飞溅,污染加样区域。最好使用带有滤芯的枪头。

带滤芯枪头

4.4 加样区没有放置桌面垃圾桶:加完样品的tip枪头可能含有高浓度的阳性核酸靶标,如果乱丢弃,可能造成气溶胶污染;应把tip枪头丢入含有次氯酸溶液的桌面垃圾桶中。因为次氯酸容易挥发,因此应每天都要更换含氯消毒液!

桌面垃圾桶

5. 污染高风险区域:

     在笔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以下区域存在阳性污染的概率更大:

笔者在某实验室发生污染时,在不同区域分别采集10个样本,通过PCR扩增分析后,比较不同区域的阳性检出率。发现样品处理区的核酸提取仪与离心机污染的程度最高(8/10)。在临床实践中,移液器也是污染的高风险项。不同实验室的污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就像这个世界上,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倒是各有各的不幸。同理,规范的实验室都一样,污染的实验室各有各的污染情况。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三、PCR污染的监测

      

     在日常实验室运行中,要时刻注意监测实验室的污染情况。了解实验室有无污染,污染原因,污染程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消除污染。一般通过设置阴性质控品来监测污染情况。

1. 试验过程监测:

      目前,多数试剂盒的阴性对照是在配置PCR反应液,上机扩增这一环节进行质控。没有对核酸提取进行质控。因此,每次开展试验应增加3个纯化水样品,分布于待检样品的前、中、后位次或棋盘法随机放置,参与核酸提取,扩增,保证实验从样品处理、核酸提取、扩增3个步骤的全过程的阴性监控。防止整个试验过程可能存在的阳性污染。

2. 日常实验室环境检测:

      监控对象: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空气、物体表面:

      环境监测:每个实验区放置10ml纯化水或生理盐水(敞口),1个小时后,取样200 μl。作为样品,参与提取、扩增,分析实验室环境是否存在气溶胶污染。

     物体表面监测:物体表面擦拭取样:用棉拭子蘸取生理盐水,在实验室台面(尤其是四周死角)、仪器表面和内孔涂抹取样后放入约0.5 ml生理盐水中取样。作为样品,参与提取、扩增,分析物体表面是否存在气溶胶污染。

 

四、解决PCR实验室污染的方法:第二代PCR CLEANER 2.0策略

 

1. “人、机、料、法、环”:

首先针对上述产生气溶胶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人员、硬件配置、物料、方法(SOP)、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认真复盘,整改。这是保证实验室长治久安、不发生污染的基本前提。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2. 发生污染时的处理:

发生污染处理措施根据污染的区域来源:空气中的气溶胶污染和吸附到仪器设备上的核酸污染物:

 2.1 空气中的核酸气溶胶污染处理:

      紫外线照射,无法降解200bp以下的短片段核酸,作用距离以及效果非常有限,并且容易产生处理死角。可以通过纳克生物研发的第二代非雾化原理的“PCR CLEANER 核酸气溶胶污染清除仪”对空气中的气溶胶进行清除!清除效率高,最快可2小时解决空气中的气溶胶污染问题!“她”更大的价值是,每天实验结束,打开仪器60~120分钟,能大大降低实验室的污染概率。毕竟,核酸气溶胶的污染,用于是预防大于治理!“不污染”才是最好的治理!

 

 

2.2 吸附在仪器设备耗材表面上的核酸污染处理:

     (1)更换污染区的耗材(主要是吸头和离心管)、实验服工作服应用次氯酸盐溶液浸泡1小时后,进行洗涤处理;尽量使用一次性生物安全Ⅱ级防护服。

     (2)可以选用没有腐蚀性,对试验人员及环境友好,无刺激的核酸清除剂,例如纳克生物推出的第二代核酸污染清除解决方案:“PCR核酸质粒气溶胶污染清除剂”主要原理是通过酶解作用,清除效果较强,比常见的强氧化剂(次氯酸盐)降解效果要好!更加安全!无腐蚀性,无致畸致癌性。该试剂可以处理易腐蚀的区域如:移液器、生物安全柜、离心机、传递窗等区域进行喷洒清除。

核酸清除剂(酵母耐热核酸降解酶)

 

     (3)用次氯酸盐如84消毒剂(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金属制品)喷洒试验桌面、地面、墙面,20分钟后,用一次性吸水纸或者干净抹布擦拭干净。有效氯含量应不低于6g/L;

     (4)打开实验室所有紫外灯(生物安全柜、传递窗、实验室等),12h后,打开通风系统,即可解除污染。

     (5)注意:试验耗材、工作衣等进行121℃30分钟高压,虽然有一定的作用,并不能完全去除质粒核酸的污染。   

 

相约英雄之城--南昌

     

       PCR CLEANER2.0产品方案,已经服务全国1000+医院,解决了核酸污染难题,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事业!       

       8月5日~7日,相聚英雄之城南昌,第十九届CACLP国际检验医学仪器试剂博览会,届时,纳克生物将发布全新第二代PCR核酸污染清除产品解决方案:PCR CLEANER 2.0产品方案!

       

   欢迎全国经销商合作伙伴莅临参加!把握后疫情时代,新商机!展位号:A7-2620!

 
 

咨询电话:400 030 6268

手机:17596558308/18595523937/13140007166

官方网站:www.zznkbio.com

    

 

欢迎关注“纳克生物”官方微信交流更多

 

 

 

 

首页    国家卫健委最新回应:新冠核酸频频“假阳性”,检验人如何破局?